智能座舱的未来发展方向,存在一个关键点:是应该升级至更为高级的车辆规范芯片,还是应当增加更加多样化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功能?
但这两种途径可能并非最优选择。从专业的视角来看,“AI大模型上车”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正确思路。为什么AI大模型会成为智能座舱发展的关键策略,我们将重点放在三个维度上。
AI大模型的“三高”
AI大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具有高准确性、高效以及高通用性的优点。它能够自动从积累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我演化升级,提高决策能力。
在探讨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个核心问题:车机芯片的算力限制。
当前,即便是采用先进的车机芯片,例如高通骁龙8295,其性能仅能与前几年的消费级产品高通骁龙8Gen1相媲美,这暴露了单纯依靠提升计算能力来解决智能汽车领域挑战的局限性。
AI大模型的引入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不仅具备高度的效率、精准度和通用性,这些特质正好满足智能座舱系统的需求,而且通过AI大模型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智能座舱处理任务的能力,达到之前无法实现的水平。这就是我们在一开头就说AI大模型是智能座舱的最佳打开方式的原因。
领先的深度交互能力
AI大模型上车后,将首先应用于车载语音交互系统。这使得语音交互系统变得更有“人情味”,能够实现多轮对话的贯穿理解,甚至能与用户进行闲聊。
语音交互系统对于智能座舱至关重要,可以这么说,车载语音交互助手就是智能座舱的“桥头堡”。
目前,许多汽车厂家已经开始着手大模型上车的工作,智能语音助手将成为车企们前进的方向,谁玩好了AI大模型,谁就能在新能源市场的竞争中抢得更多市场份额。
主打的还是“降本增效”
从某种程度上说,AI大模型就是厂家“降本增效”神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厂家急着让AI大模型上车。
AI大模型还能实现车辆的“常用常新”,通过不断学习,减轻厂家每次OTA升级产生的成本。同时,车用AI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应用使其训练和使用成本更低,能够快速落地并增强产品竞争力。
写在最后
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尽管存在关于人工智能可能对传统产业构成威胁的负面言论。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普通人其实很难拒绝AI带来的便利。
特别是在汽车行业,AI技术的集成应用正在引领一场变革。AI大模型进入座舱后所产生的影响是近乎颠覆的,它不仅可以提供更快更高效更安全的人机交互方式,还能大幅降低厂家用于维系用户关系的成本。
进一步观察可见,人工智能大模型正成为智能座舱设计的新方向与趋势,并被认为是未来智能座舱开发的理想模式。
在“软件定义汽车”这一时代背景下,汽车制造商是否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依赖于它们在人工智能基础研发领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