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发展的载体,长期以来是公认的碳排放大户。如今,各地对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正在推动产业园区的低碳化转型。但低碳绝不是终点。随着全球产业链在“净零排放”目标驱动下加速重构,零碳产业园应运而生,并成为酝酿零碳新工业体系的摇篮。
10月12日,在2021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上,被称之为“煤炭大市”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官方携手远景科技集团宣布,正式推出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
绿色能源成为转型的关键引擎
作为我国资源丰富型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探明煤炭储量2102亿吨,约占全国的1/6;探明天然气储量近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是国家“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之一。同时,内蒙古也是我国碳排显著区域,一年碳排放量约为7亿吨,其中鄂尔多斯占据1/3,在“能耗双控”约束和双碳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亟需实现能源与工业转型。
对于东北、华北、西北等传统的煤炭富集地区来说,转型的压力固然巨大,却也隐藏着机遇:中国80%的风能、90%的太阳能分布在西部北部。由此,绿色能源有望成为三北区域撬动生产关系的生产要素,成为实现零碳转型、绿色发展的关键引擎。
近年来,内蒙古正加快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区三分之一的电力装机和五分之一的全社会用电量已来自新能源。峰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表示,内蒙古正加快构建以“风光氢储车”为核心的绿色能源供应体系,以能源转型为引领的“零碳新工业”创新体系,力争扎实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切实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常被称作“塞外宝库”的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拥有丰富的能源、化工、建材资源,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如何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探索一条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转型创新路径?鄂尔多斯给出响亮的答案: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零碳产业园“样板间”。
“绿色能源+交通+化工”构筑新工业体系
此次落地的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基于鄂尔多斯当地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智能电网系统,实现高比例、低成本、充足的可再生能源生产与使用。以集约化的顶层设计形成了围绕动力电池与储能、电动换电重卡、电池材料、绿色制氢等上下游的集成产业链。与此同时,以远景方舟“能碳双控”平台为数字基座,产业园可实现碳排和能耗指标的可跟踪、可分析、可视化,统一管理碳数据、碳指标以及能耗数据指标,并实现零碳闭环,为区域碳中和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球的零碳工业转型提供经验。
“绿色能源+交通+化工,这三个领域的融合反应将会驱动零碳产业园蓬勃发展。”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表示,鄂尔多斯有能力如同当年的英国曼彻斯特,引领一场新的绿色新工业革命。
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目前,作为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重要组成部分,远景动力电池制造基地规划总产能20GWh,其中一期10GWh,今年年底将进行设备调试,明年初实现量产。目前该基地已规划实现包括绿色电力和绿色蒸汽在内的100%可再生能源供给,每年将为超过3万辆电动重卡提供髙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耐久性和髙性价比的动力电池,还可为风光储应用提供超10GWh储能电池,支持风光储氢等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大规模降低电力成本。
“1GWh电池制造大概有2.5万吨碳排放,10个GWh就是25万吨,这还只是在电池装配阶段,没有考虑上游正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因此,很多人质疑电动车并不减碳、环保。现在远景动力把基地放在零碳产业园,除了它具备一定商业场景外,更重要的是实现真正全产业链零碳。”赵卫军介绍,今年4月远景科技集团曾对外承诺将在2028年实现全价值链零碳,远景动力就是在践行这个目标。同时,全产业链零碳已成为包括沃尔沃在内的众多车企的急迫诉求,这也给远景动力带来了市场机遇。
赵卫军介绍,远景动力还将在鄂尔多斯与一汽解放等车企合作,联合推动“换电重卡”等多样化低碳、环保、高效、智能的整体运输解决方案和新型服务模式,以实现逐步替换鄂尔多斯33万辆煤炭运输柴油卡车,由此每年将减少300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节省运营成本300亿元,并以此为开端,引导新能源商用车在运输、环卫、城市渣土、物流、公交等场景的广泛应用,在鄂尔多斯打造新能源商用车示范运营基地。
此外,绿氢将成为连结鄂尔多斯可再生能源和工业体系去碳化的重要枢纽。零碳产业园内将发展绿电制氢产业,将应用于绿氢制钢、绿氢煤化工、生物合成等下游产业,减少鄂尔多斯化工行业的煤炭消耗量。更多绿色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也即将入驻产业园。
发布标准为“零碳产业园”建设提供实施指南
会上,远景科技集团携手全球知名测试检验认证机构必维集团共同发布全球首个“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对产业园区提出了覆盖零碳能源系统、智能产业与科技、智能基础设施与社会低碳转型四方面的要求,与国际标准接轨,并与巴黎协定和科学碳目标(SBTi)的要求一致,帮助入园企业实现零碳转型。
建立标准的意义在哪里?那就是提供明确定义和实施指南。当前,产业园区作为高经济贡献、高能源消耗、高技术含量的集合体,是工业部门实现双碳目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牵住的“牛鼻子”。但由于标准欠缺,致使园区建设“无的放矢”,往往仅关注二氧化碳排放,尚未建立碳计量、碳管理、零碳闭环的“全局观”;地方往往缺少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企业无法获得当地产能指标而难以入园;或因缺乏零碳相关的财税和资金规划,使得招商政策吸引力不足。
远景科技集团战略高级总监张元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未来,符合“国际零碳产业园标准”的零碳产业园将具备四大特征。一是构建零碳能源供给体系,从风光储氢结合智能电网可以给这个园区提供零碳的能源。二是推动零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产业园必须要汇集规划生产零碳产品,产品可以帮助社会减碳,并且要运用最新的零碳科技去孵化。三是具有智能基础设施,从物联网到智能工厂、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形成体系,并能做到系统管理和优化。四是为区域创造低碳转型动能,培养绿色的人才梯队,为区域低碳转型做服务。
对标来看,鄂尔多斯远景零碳产业园就具备了这四大特征,也就是说,这里将成为国际零碳产业园一张实实在在的名片和样板间。
“全球零碳产业园标准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标准。我们共同提出了1.0、2.0、3.0的版本。从零碳能源的供给系统,到可以做到40%~50%的新能源直供,再到未来100%全天候的新能源直供并且做到能源成本不增加,同时做到能源安全和保障。”必维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杨虎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
文章来源:中国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