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公告列表

智能座舱市场狂奔,哪个核心细分赛道增长最快?

发布时间:2024-06-05

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迭代,汽车智能座舱经历了从最初仪表盘的各种机械按键,到电子按键再到大屏幕智能交互。

前几年新车上市时,大屏幕的交互座舱成为一大卖点,蔚小理等新兴汽车制造商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智能座舱方案。截至2024年3月,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已达到70.2%


那么,智能座舱的发展已经到瓶颈期了吗?我们可以从其核心配置的渗透率来看。


中控屏作为智能座舱的基础配置之一,其渗透率已达94%,说明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几乎所有新型车辆都配备了中控屏。语音交互系统和车联网技术的渗透率也已进入80%的阶段。此外,OTA和全液晶仪表盘也有所增长。虽然智能座舱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但其核心配置的市场渗透率已经相对较高。


在当前汽车市场中,虽然HUD技术的渗透率相对较低,但其增长速度却相当显著,从8.90%增长到12.90%。值得注意的是,座舱域控制器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0%,这一技术能够统一管理多个电子控制单元(ECUs),对于提高系统集成度和简化系统复杂度起到了关键作用。


从近期的市场中可以看出,尽管智能座舱的发展并未见大的提升,但已经与过期汽车行业在三电技术上的快速迭代形成了鲜明对比,比如上汽大众推出的“智慧型”燃油车途观L pro所采用的智能座舱技术,沿用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模式。


座舱的整体设计理念与车辆的整体风格保持一致。以主打运动驾驶的小米SU7为例,其座舱设计强调了赛道化和激情化的元素,车载系统也提供了更多针对汽车驾驶性能的控制选项,以满足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理想汽车推出的系列车型,包括L7、L9以及最新的L6,主打家庭智能用车方案。这些车型在座舱设计上强调生活化,兼顾了副驾和后排乘客的娱乐需求,成为理想汽车的一大优点。


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品演化来看,技术方案的创新探索已经趋于收敛。在未来下一阶段,更多将关注驾驶操作界面的个性化和智能化,特别是加入人工智能后的应用。期待新能源车企能够在未来推出更多具有创新设计的座舱,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需求。

Copyright © 2005-2025 www.intelligentcockpit.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378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