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新闻公告列表

智能座舱渗透率将破70%,德赛西威、大陆集团、电装居细分市场首位

发布时间:2024-04-12

智能电动汽车飞速发展,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以及三电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汽车“三大件”正在被逐步取代,成为塑造车企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力的关键。

尤其是智能座舱,其发展势头强劲。得益于与先进车载显示、车载声学、人机交互以及座舱应用生态等的深度协同,智能座舱正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预计接下来几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千亿


对于车企来说,抓住智能座舱的发展机会,是提升竞争力、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智能座舱的广泛普及,将带来更优质的驾乘体验。


智能座舱加速渗透


智能座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承载了用户对休闲娱乐、社交以及情感交互等多重诉求的“第三生活空间”。据相关数据显示,接近9成的国内用户在购车时会将智能座舱配置纳入考虑,同时超过6成的用户对座舱内的功能有付费意愿。


然而,更丰富的智能座舱功能也意味着更复杂的软硬件系统集成和更高的量产搭载成本。从市场搭载情况来看,目前智能座舱以30万元以上的市场整体配置率较高。其中30-50万元区间市场,2023年智能座舱渗透率高达70%,50万以上市场更是超过了80%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座舱正呈现明显的配置下探趋势,在中低端市场配置率提升显著。特别是10-20万元市场,2023年智能座舱渗透率达60.1%,甚至高于20-30万元市场,相较于2022年提升近13个百分点。


当前国内智能座舱整体渗透率已接近60%。随着整个产业链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持续下降,预计智能座舱搭载率会继续提升,今年整体渗透率有望超过70%


本土供应链崛起正当时


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得益于车载显示、声学、人机交互和高性能芯片等核心技术的融合与协同,同时后方自主供应链正在快速崛起。


当前,车载显示正迎来“大屏化”和“多屏化”的趋势。2023年数据显示,中控屏和液晶仪表在新车市场的渗透率分别高达92.6%和67.6%。特别是12-16英寸中控屏的配置率激增至42.1%


同时,液晶仪表盘也在向大尺寸发展,10英寸以上的配置率明显提升,其中10-12英寸液晶仪表的渗透率在2023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


在中控屏和液晶仪表的供应领域,德赛西威和比亚迪表现突出。2023年,德赛西威在中控屏市场的装机量达到427.9万套,市占率为21.8%,而比亚迪则以248.8万套和12.7%的市占率紧随其后。在液晶仪表方面,大陆集团、比亚迪和德赛西威领先市场,装机量分别为233.7万套、218.2万套和197.6万套,占据了34.9%的市场份额。


除了传统的中控和仪表双屏,其他创新显示技术如HUD、副驾屏、后座娱乐屏、流媒体后视镜以及透明A柱等,都在越来越多的新车型中得到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座舱向多屏化发展。HUD市场2023年其渗透率已达10.4%,且新一代AR-HUD开始规模化上车,成本正在逐渐降低。


从HUD市场格局来看,电装、华阳多媒体、泽景电子、未来黑科技、弗迪精工为主要配套供应商,2023年装机量分别达36.1万套、35.3万套、25.5万套、23.3万套和20.2万套,对应市场份额分别为16.4%、16%、11.6%、10.6%和9.2%,前五大供应商合计占据63.8%的市场份额。


在语音交互领域,得益于AI技术的快速发展,2023年车内搭载率增至78.8%,并展现出多种先进功能,如免唤醒、连续识别等。科大讯飞在这一领域占据近半壁江山,2023年装机量达到770.6万套。


对于智能电动汽车而言,OTA同样成为新车标配之一。特斯拉、哈弗品牌已全系标配OTA,而比亚迪的渗透率也接近100%。在OTA的核心配套供应商中,去年以比亚迪装机量最高,达238.8万套,对应市占率为17.9%。


智能驾驶的发展预示着智能电动汽车将长期处于人机共驾阶段。DMS(驾驶员监测系统)因此成为了核心配置,理想汽车、极氪、问界等品牌的DMS渗透率均已超过95%。未来,DMS有望与更多ADAS功能整合,为驾乘者提供全面服务。


本土厂商作为变革推手,在座舱智能化升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不仅推进了座舱技术的革新迭代,还激活了自主新供应链的成长,为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时代占据全球竞争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05-2024 www.intelligentcockpit.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37843号